关于我市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综合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27 浏览次数:

 

关于我市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综合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2014627在株洲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bt365最新网址常委会副主任  鲁立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2014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自四月下旬以来开展了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情况的综合执法检查。七个执法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实地查看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云龙示范区管委会和市发改委、教育局等12个部门和单位最近五年来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主要成效

五年来,我市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承继过去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力度,依法推进株洲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1.依法加强了对职教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政府按照一法一条例的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纳入了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了督导评估,特别是在统筹协调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为了整合株洲职教资源,提升职校办学实力,市政府于2008年启动了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建设,并将其纳入了四个百亿建设工程。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园区已初具规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职业院校已经入园办学。

2.依法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职教体系。按照一法一条例关于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我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符合市情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教育方面现已形成高职与中职协调定位、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的新格局;职业培训方面现已构建了由初级到高级三个层次、涵盖各个阶段培训类别的网络。目前,我市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果居于全省前列,有的还成为国家级示范品牌。

3.依法确保了财政性职教经费的逐步增长。按照举办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的法定要求,全市近年来职业教育经费实现了逐步增加。从财政性投入来看,全市由2011年的20659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30104万元,年均增幅达到22.86%。特别是自从国家对中职教育实施助学资助政策以来,我市逐年增加专项配套资金。其中,市本级财政由2008年安排的100万元逐年增加到2014年的2700万元。

4.依法实行了产教结合。按照一法一条例确定的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引导职业学校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积极对接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迅速,轨道交通、汽车、服装以及陶瓷等已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从而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强劲需求。我市许多职业院校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进行了定位转型。原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汽车产业需求,经过调整优化,将6个专业系中的4个系开办汽车类专业,以培养汽车人才为主,该学院也已更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3年,市政府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签署了共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合作协议。对接产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需求也推动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我市大多数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有的院校甚至高达98%以上。

5.依法保障了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根据一法一条例中有关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市2010年出台的《株洲市残疾人扶助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残疾人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职业培训班,享受免收职业资格证书办证费用等多项优惠政策,并要求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市残联和各县(市)区近年来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使2万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这次执法检查,七个检查组共发放调查问卷表700份,收回647份。在就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整体感觉?这个问题回答时,有354份选择了满意,占55 %;有278份选择了一般,占43 %;有15份选择了不满意,占2%

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执法检查情况看,我市在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职教经费未按政策足额到位

1.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应当用于职教事业。从检查情况来看,近三年来,醴陵市都未达到“30%”政策要求;茶陵县有两年未达到“30%”的政策要求;炎陵县2013年未达到“30%”的政策要求。就市本级来说,从报表上看,虽然近三年来达到了“30%”,但这是把中职学生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等专项包括在内而统计的。

2.没有按要求为已争取到的中央、省级发展项目提供配套经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职业院校(不含省属院校)在2013年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达4745万元,而市财政基本上没有按上级要求安排配套经费。

3.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筹措不力。按照财建[2006]317号文件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但除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外,其他企业提取比例都未达标,而且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将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所用,面向一线员工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比例远远低于政策规定的60%

(二)入园迟缓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株洲工业学校(二职)和株洲中等职业学校(三职)都是在2009年确定进入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的。但由于职教园建设迟缓,致使这些院校几年来一直入不了园,而旧校区的基本建设也已停滞,造成很多争取来的项目无法落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首批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之一,早在几年前就已向职教园预付了1.3亿元的建设用地资金,但至今连征地拆迁都没有实质性进展。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株洲工业学校、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均是省示范性职业院校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职教园建设项目的延缓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院校的发展,并极有可能在今后错失更多发展机遇。

(三)中职学校招生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由于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还未从根本上扭转,加之我市职业教育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从而给职校招生造成了困境,我市中职学校近几年都面临着生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技工学校招生更是举步维艰,因其教育属性系职业培训范畴,不能解决毕业生学历问题,社会认同度低,生源组织十分困难,目前完全依靠自主招生,不仅增加学校负担,而且生源数量和质量没有保证,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如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是最早进入职教园的学校,现在的校园可同时容纳全日制学生8000人,但每年招生,全院教职员工竭尽全力也只能招收1000多人,常年在校生勉强维持4000人左右,校园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涉农职业教育难以发展

一法一条例中规定,县和不设区的市应当办好一所以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专业为重点的综合职业学校。从目前我市的实际来看,五县(市)仅有4所开设涉农专业的中职学校,而涉农专业的生源没有保障。攸县职业中专有较多的涉农专业师资和设备,但没有学生愿意就读涉农专业,导致相关专业不得不停开。在农民培训方面,因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利益驱动的影响,许多农民对种养殖类的实用技术不感兴趣,加上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方式不活,因而参训积极性不高,出现凑人头被培训等现象。

(五)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监管不力

     目前,国家为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待业人群学习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多部门、多渠道安排了培训经费。但我市对培训资源统筹不够、培训经费监管不力、培训效果不理想。如:每年拨付我市主要用于农民工接受职业培训补助的资金有2000万元左右,发放这些补助资金的前提条件是受培训人必须完成规定的培训课时并取得相应的就业资格,我市有关部门对此监管不力。由市人社局、财政局和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三家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度政策性补贴就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规定培训机构只要提供受培训人的培训证书、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就可按标准拨付补贴,而即使双证复印件都未提供的,也可按70%的标准拨付补贴,并未针对所提供的证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制定严格规定。监管的不力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培训机构伪造资料,套取国家补助资金。20137月,包括市人社局原分管负责人在内的一批干部被立案查处。

三、对促进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我们建议市人民政府按照《决定》的要求,针对我市职教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高远,解放思想,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统筹协调督导,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市人民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形成部门合力。要将职业教育发展工作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重点推进三个创新:一是创新职教投入保障机制。要按照《决定》中提出的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的要求,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全面足额到位。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应当主要用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职教资源调整和骨干专业建设进程、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要开通多种渠道,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企业要依法保障职工培训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要加强对国家培训补助资金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要引导全市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进行资源整合,对办学效益低、实训条件差、学生数量少的职业院校和重复设置、低水平、低效益的专业进行撤并调整。二是要创新职校招生机制。要努力破解我市一些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加大宣传一法一条例的力度,抓住当前国家正在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机遇,用激励措施引导更多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市教育和人社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探索建好切合我市实际的职校统一招生平台的工作。在这方面,可借鉴上海、沈阳等地的先进经验,由市政府牵头,明确由市教育局主管本市职业学校教育和以文化为主的职业培训工作,市人社局主管本市以技能为主的培训工作;技工学校在原主管单位、经费渠道和教师编制等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招生、教育教学和学生学籍等管理工作,人社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工作。三是要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要进一步探索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双师型教师使用办法,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合理确定教师编制,鼓励学校利用空编适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解决其有关经费。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围绕我市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逐步优化我市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

(二)搞好园区的科学定位,加快职教园建设进度

要加强对职教园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新近成立的职教园协调领导小组的实际领导作用,明确一名副组长坐镇职教园现场,统筹协调园区建设。在建设体制上,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建管分开,尽快改变目前职教园管理办公室与教投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格局。在建设理念上,要把整合职教资源作为办园理念的首项,科学规划园区用地,实现图书馆、大型体育场馆、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实训、教师、信息等资源在园区内高度共享,而不能把园区搞成多家各自为战的职业院校群的简单聚合。在建设选项上,要厘清的主次关系,应当先把具有职教功能的建好,再去打造生活功能的。在建设速度上,要督促云龙示范区管委会、职教园管理办、石峰区政府和荷塘区政府等尽快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妥善解决因已定入园院校当初协议购地与现在实际地价差异问题而出现的影响入园的瓶颈问题,加快建设还未进驻园区的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市财政应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加快尚未入园的市属三所职业院校的入园建设进度。要按照既定目标,确保已经签约入园的职业院校在2017年都基本建成办学。另外,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保险职业学院入园项目早日落地。在建设管理上,对现已进驻园区的的院校,支持搞好校区建设的扫尾工作。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做好教师住房建设、医疗保障、公交服务和治安管理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使园区内的师生员工能够安居乐业、专心所学。

(三)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做强特色职业院校

我市工业化城市的属性,确立了职业学校主要为新型工业化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地位。要从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出发,适时提升职校办学实力。株洲航空城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高科技园区,而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株洲南方航空高级技工学校就在该城规划区域内,学校的品牌优势能够与航空产业园区的生产高需求实行无缝对接,可为我市的航空产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但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办学面临许多困难。对此,市政府不仅要从航空城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更应着眼于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加大对该校的扶持力度,支持该校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办学实力,跻身更高层次的职业院校行列。与此同时,市政府应着眼于对接陶瓷烟花产业,积极支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校、省轻工高级技校和省陶瓷研究所三家合并,创办为我省陶瓷烟花专业类的高职院校。

(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力推进校企合作

市政府要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合作层次,明确各有关行政部门的职责,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机制。要引导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好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建立由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其指导下,按照企业岗位工作标准及技术要求,调整完善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开发教学及培训课程编写教材并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要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以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导向,大力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组建职业教育实体或者其他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市、县两级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应向校企合作领域倾斜,加大对院校聘用兼职教师、共建实训基地、教师进企业实践培训、联合招生招工、课程教学标准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市政府要适时出台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激励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五)推进县域职教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市政府要针对我市县域职教,特别是涉农职教相对落后的现状,督促县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职教发展实际,深化三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综合改革,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职教体系。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努力改变当前农村职教存在条块分割、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整体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状况,整合各部门的办学优势,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实行规模办学提高整体效益,形成强大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二是深化职教办学模式改革,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需要。农村职校教学方式要多样、灵活,可与市里职业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增强教学和技术实力,并接受先进的办学理念。城市职业院校可探索与县域职校联合办学或设立分校等模式,推进农村职校发展。农村职校的专业设置要面向本地经济的发展,以实用技术为主,实行长短班结合,生产经营与办学相结合。要努力探索农职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学会等合办定向班、订单班的途径,形成人才共育、科技服务、人员互聘、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新兴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三是深化学农激励机制的改革,激发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活力。要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实行减免学费、实习试验费等优惠政策,激发涉农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对农职学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资助,积极扶持他们回乡经营创业。


(责任编辑:市人大管理员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动态

信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