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情况 第四十三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0 浏览次数:

二、一周聚焦

●刘光跃调研我市老工业基地生活条件改善情况。11月15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光跃率队赴董家塅高科园、田心轨道交通园等地专题调研我市老工业基地生活条件改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之,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同志参加调研。此次调研,着重围绕审议意见有关改善老工业基地生产生活情况等具体问题展开,确保相关要求落到实处。调研组一行实地勘察,一一论证,并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建议,针对具体问题逐条研究落实对策。刘光跃指出,改善老工业区生活环境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落实市委决策的具体行动,是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城市提质改造、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刘光跃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审议意见要求,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要坚持规划先行,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同时做好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城市景观等规划;要坚持项目优先安排,以打造美丽文明城市、建设特色小镇为契机,推动各项政策及项目落地见效;要加强统筹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区政府要主动作为,企业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让老工业区转变为宜业宜居的新城区。

●王建之赴泰园社区开展党代表进社区活动。11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建之率财经委、预工委支部部分党员来到天元区泰园社区开展党代表进社区活动,与社区部分党员座谈,交流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听取相关意见。参加座谈的党员提出了相关问题和意见:社区卫生质量下滑;摩托车、电动车乱停乱行挤占人行道;希望在社区部分路段设置路灯;城镇医保小病自负,慢性病患者负担较重,大病住院相关规定看不懂;退休人员工资没完全考虑基数按相同比例调整差距较大等。王建之表示,党员们提的问题实在,我们将协调各方认真解决。王建之就党的十九大报告谈了学习体会,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主要把握五个“好”。一是通过大会选了好的党的领袖和领导集体;二是确定了好的理论;三是描绘了好的蓝图;四是确定了一系列好方略和战略部署(一个目标、两个方向、三个阶段、四个全面、五大理念);五是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要求,要认认真真学,仔仔细细悟,踏踏实实干,规规矩矩行,要清正廉洁,履行好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邓尚文提出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株洲传统文化研究工作。11月15日,株洲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尚文到会祝贺并就研究传统文化问题作了讲话。邓尚文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这对我市传统文化研究来说,承载着更大的希望和更重的责任。他强调,我们要用十九大精神引领株洲传统文化的研究,突出三个重点:第一,要重视发掘。与株洲市传统文化有关的重要史料和书籍,要整理挖掘好,切实为我市的传统文化提供翔实的佐证。第二,要重视培育。要加大队伍和品牌两个方面的培育力度。我们需要培育一支热爱传统文化事业的队伍和领军人物,这样才能使我市的传统文化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发挥积极作用。第三,要重视弘扬。要在立足史实、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发扬光大,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他寄望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研究工作,使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推动株洲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开展“补短板、谋来年”调研活动月专栏

编者按: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开展“补短板、谋来年”调研月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室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对常委会的工作提出“金点子”,《一周工作情况》将陆续刊登各委室的“金点子”建议,本期刊登的是城环委的“五个金点子”:

一、破解村庄规划落地难题 持续推进《条例》实施

《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目的是实现村庄按照规划建设。今年3月1日《条例》生效后,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条例》实施,形成了有细则操作,有机构有人做事,有行政审批试点先行的良好局面,使同志们有距离“美丽乡村”不远的感觉。在这不远的道路上,尚有三个问题,有待党委、人大、政府和支村两委努力解决。

一是部分村庄的规划不科学、不合理。2012年7月,省住建厅要求,2013年至2016年全省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因市、县、乡三级的规划编制人员、资金很有限,我市农村村庄规划虽然做到了“有”,但不少缺乏调查研究、没有听取村民意见,甚至是在电脑上下载谷歌地图加“图腾”就成了村庄规划,规划质量存在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县[市]政府组织规划编制人员继续调整完善、给予一定财力支持、严格规划成果验收。

二是村庄规划与农民法定集体土地使用权冲突。村庄规划实施需要占用若干农户的承包地、宅基地,这就存在一个农户愿不愿调整、调整农户亏不亏的问题。让农户吃亏,农户肯定是不会愿意的。可见,实现规划蓝图需要主导实施主体有适当的资金或土地使用权,作为调换或补偿使用。目前,乡[镇]政府、村集体没有掌握土地,也没有余钱剩米来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如从农村的土地复垦项目中支持必要的土地权利给村集体作专项使用;整合“三农”资金,根据实际需要程度,科学使用等,保证村庄规划蓝图变成现实。

三是建新房不拆旧屋,美丽乡村难实现。建新房拆旧屋是实现《条例》“一户一宅”规定中的主要难题之一。农村村民的老房子虽与美丽乡村不相称,但老房子大多是一代人一辈子努力的重要成果,有情感积淀,有经济价值。建新房必须拆旧屋的规定,农户普遍不能接受,但基于农村集体土地有限,甚至严重不足,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和法律都规定“一户一宅” 为 原则。我认为,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不能用简单强制拆除或等价赎买的办法,应当认真细致考量相关因素权重、探索合适解决方法。适当补偿是必要的。(崔玉新)

二、建议将加强电动车的管理列入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交通畅通行动重点督办的内容

党的十九大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我市城市交通畅通工作,着重推进响石广场改造、新文化路建设、文艺路立体停车场的建设等,成效显著。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我市城市交通畅通工作,我委建议,将加强电动车管理列入重点督办的内容之一。

我市电动车没有纳入登记管理范围,无法统计准确的保有量,按照道路通行的流量对比估计,市区约有电动车10-12万台,日出行次数约25万次,约占市区出行总数的8%,其全方式出行分担率已经超过摩托车、出租车、自行车、单位客车等交通方式。电动车违法率高、事故多发的客观现实,对交通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加强电动车管理已刻不容缓。

由于我省的电动车管理政策一直没有制定,我市也仅在路面管控上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没有从源头上引导、规范电动车发展,目前,电动车交通安全及其对交通秩序、通行效率的影响日益突出,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摩托车,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电动车交通的发展。

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督促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探索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销售管理。严格按照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监总局颁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公通字[2011]10号),加强电动车销售管理。在株洲市范围内,禁止销售超标电动车。

2.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发布公告,对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标准的电动车,要求所有电动车车主办理电动车登记手续;对“超标”电动车,要求所有电动车车主办理电动车备案手续;对公告以后购买的“超标”电动车,不予备案;对所有“超标”电动车实行限期报废措施,一定时间后,禁止所有“超标”电动车上路行驶。为保证首次登记(备案)工作得到所有电动车车主的支持,保证登记(备案)工作顺利开展,建议首次登记(备案)由市财政局纳入预算,由财政出资。

3.加强电动车通行管理。所有未经登记(备案)的电动车,一律不得上路行驶,所有经过登记(备案)的电动车,一律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同时,加强电动车违法查处工作,规范电动车通行秩序。

4.加强电动车停放管理。在人行道、城市广场、城市街道规划控制区域等有条件的地方,设置电动车专用停车位,供电动车临时停放,取缔所有的乱停乱放行为,规范电动车停放秩序。(文中东)

三、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行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在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我市曾经开展过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评选活动,效果比较好,绿色理念逐步树立,低碳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委将在2018年重点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牵头组织市环保局、市教育局进一步制定完善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标准和评选办法,重新启动这项工作。(文中东)

四、加强我市宜居城市环境建设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宜居城市环境建设涉及点、线、面等多项民生建设工程,要因地制宜,在“点”上深化、“面”上覆盖、“线”上连接,不断丰富和深化宜居环境建设内涵;要突出重点、展现亮点,创造出自己城市的特色;要将宜居城市环境建设与提升城乡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要将宜居城市环境建设与加强整治和管理结合起来。

一是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严格保护城市绿心,禁止任何违规开发建设。要大力建设城区街头小绿地,城市植物园和苗圃、花圃,打造连续的林荫大道和生态绿廊,广植市花市树和乡土树种,并在其中多建设配置一些全民健身设施。打造连续的林荫大道和生态绿廊,推动重要街头绿地、公园与绿色慢行系统的“联网”。大力推广植物墙代替砖墙、水泥墙的环境保护措施,把园林引入居民小区,把封闭式围墙改造成开放式栅栏、绿色篱笆、透视花墙,使小区与庭园风景融为一体。

 二是整治提升城市重要生态节点。重点推进山体、水系、湿地等的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文化街区保护、沿街立面整治、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城市修补工作。注重在开发建设中对山体水域的保持,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力争留住自然的人居环境,留住株洲的历史记忆。

三是倡导文明城市新风尚。一是提升驾驶员文明行车意识,在市区开展“机动车驾驶员礼让斑马线”活动。当前,一些机动车驾驶员在穿越斑马线时不减速不让行,与行人抢道的情况时有发生,与道路通行安全的要求相悖,与文明城市的形象相悖。倡导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活动,有助于构建我市的和谐交通氛围。二是在公交车作为城市流动风景线,车厢内多滚动播放我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介绍和视频,车身上少印制广告,多体现株洲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内涵。三是引进垃圾智能分类系统,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通过垃圾智能分类和积分奖励等制度,调动城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引进有关先进理念和设备,可先在部分社区先行先试,经验成熟后再向全市推广。

四是美化“城市家具”。如灰蒙蒙的下水道井盖,标识不清,不够醒目,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建议以环保、卡通等为主题,通用五颜六色的圆形画面、用绚烂夺目的色彩,给灰蒙蒙的窨井盖穿上一件新衣,传递新的城市文明名片。 (王隽)

、扶贫重在扶志,不扶懒

调查中发现,一些贫困户为自已成为贫困感到无比光荣,脸上有光。以当选贫困户为荣,无非是想依靠扶贫政策,不劳而获,得到钱物补助。志己穷,再精准的扶贫也难扶得起。扶贫,也是要扶有志脱贫之人。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绝非扶贫攻坚的本意。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

建议:对贫困户,既要帮扶,也要倡导人穷志不穷,帮助他们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力争早日摆脱贫困。(文明生)

 


(责任编辑:市人大管理员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动态

信息排行